查看原文
其他

三界道 | 通因至果,通果酬因

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2-12-20


“胜过三界道”,“道”者,通也。以如此因,得如此果;以如此果,酬如此因。通因至果,通果酬因,故名为“道”。“三界”者,一是欲界,所谓六欲天、四天下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等是也;二是色界,所谓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天等是也:三是无色界,所谓空处、识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。


# 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


“胜过三界道”。这个“道”就是通达的意思,透过这个道能通达到一个地方去。用这个道来表明因果的法则——造了什么因,就会结相应的果,这叫由因推果;还有由果溯因,获得这种果,一定是酬答因地的某种因。“通因至果,通果酬因”,这就叫道。所以用这个道表示因果的法则。在这三界里面的因果是怎么表达的呢?


三界首先是欲界,我们都属于欲界,有形体,有饮食男女的欲望。这里以须弥山为核心一四天下,四大部洲,有人,也有畜生,也有饿鬼,也有地狱这些。那上面,五戒十善做得好的,那有六欲天——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、兜率天、夜摩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这就属于欲界的范围。



在欲界之上,就是色界。色界就是有形色,没有欲望的,这就要修禅定。修禅定,一般就讲有四禅。首先要离五欲,除五盖,如果五欲心很炽盛,是得不到禅定的。离五欲,除五盖,入大喜初禅,就叫离生喜乐地,能生到初禅天。初禅还是有觉有观,进一步离觉观,摄心深入内清净,得更微妙的喜乐,这就入第二禅叫定生喜乐地。


进一步把这个身心的喜乐也离开。有这个喜的感觉,心还是散的,禅就要摄心一处,让它静定下来。这个喜的心态也离开,那就得遍满乐,就得第三禅叫离喜妙乐地。还有一个乐,有乐有苦的对待,那还是妨碍禅定。所以要离开一切苦乐的对待,离开一切忧喜的情绪,以及出息、入息也离开。这样就更为清净微妙,这样就入到第四禅,叫舍念清净地。这个四禅天就有十八重。


再上面就是无色界,没有形体,也没有欲望,但是有微细的心识。所以这里有空处、识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。在声闻教,世间禅定当中认为非想非非想是最高的境界,最大的快乐,但是他还没有离开心意识,寿命八万大劫之后,还是要轮回的,没有离开生死。


——节选自《往生论注》讲记




极乐世界的安立,为度三界众生
清珠下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
阿弥陀佛因地为何庄严清净功德?
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
真实功德和不实功德
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报应规律的存在
大善大恶,常规因果三报摄受不得
念佛明心
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

往生跟无生的关系 | 不得决定一,不得决定异




责任编辑 @ 东林寺文宣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